捷克“达纳”自行火炮
捷克“达纳”自行火炮:这款自行火炮由前捷克斯洛伐克研制,并在1981年开始服役。尽管进入21世纪后,“达纳”自行火炮并未退出历史舞台。在2008年的俄罗斯-格鲁吉亚冲突中,格鲁吉亚军队装备的“达纳”自行火炮给俄军带来了一定的困扰。
也就是将152mm自行火炮退役,改装备北约155mm同款火炮。看似单纯装备改变的背后,是北约东扩野心的日益增长。捷克宣布,将退役捷克军队装备的DANA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。而这也是苏联在华约组织国家中最后的遗产,达纳自行榴弹炮的退役,标志着捷克彻底投入北约的怀抱。
G6“犀牛”(Rhino)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是南非迪奈尔公司在G5牵引式155毫米榴弹炮基础上研制,1988年设计定型。G6使用6X6的轮式底盘,最大战斗全重达47吨,比一些履带式的自行榴弹炮还重,例如M109才25吨,AS90也才42吨。
带有全封闭装甲炮塔的现代大、中口径的轮式自行榴弹炮(加榴炮)在80年代首次出现,主要用于伴随陆军机械化部队提供中远程火力支援和压制任务。包括南非的G6式155mm自行加榴炮,捷克的“达纳”152mm自行榴弹炮、俄罗斯的Мста-К152mm自行榴弹炮等。
目前世界各国现役大口径自行榴弹炮中,以轮式车辆做底盘的,只有G-6和原捷克斯洛伐克的达纳152毫米自行榴弹炮。但达纳只有23吨,而且用的是8×8底盘,G-6却采用了6×6的底盘。
军购成冤大头,还邀请美军为其“补课”***不断紧张,对岸虽然嘴上硬气做出一副强硬姿态,但从其背后的一些小动作来看,则明显已经“慌”了。
曾被俄罗斯军队爆揍的格鲁吉亚军队,如今他们军事实力如何?
而且在俄格战争初期,格鲁吉亚的坦克装甲部队打的还是不错的,但是坦克等装备的落后让格鲁吉亚部队的坦克部队迅速的溃败。其次就是格鲁吉亚的空军,因为格鲁吉亚属于内陆城市,所以格鲁吉亚没有海军,但是却安置了空军。飞机是前苏联留下来的,整个空军部队只有1300人左右,全部的作战飞机只有9架老旧的战斗机。
格鲁吉亚军队的概述:格鲁吉亚军队规模较小,陆军是其主要力量,但整体战斗力较弱。
俄军以航空火力和炮兵火力对格鲁吉亚军队发起远程打击,摧毁重要据点和目标。格鲁吉亚飞机被击落,地面坦克陈旧落后,成为俄罗斯军事打击的活靶子。俄军地面部队谨慎推进,坦克和步兵相互掩护,没有遇到顽强抵抗,只是发生了一些巷战。在俄军的强大空袭下,格鲁吉亚军队只能仓皇撤退。
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的事件经过
1、俄罗斯-格鲁吉亚战争,是2008年8月8日至18日,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。在国际各方的调停下,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分别于8月15日和16日在停火协议上签字,俄军于8月18日开始撤离格鲁吉亚,战争结束。
2、2008年8月8日,北京奥运会当天,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。这场战争涉及格鲁吉亚政府、南奥塞梯单方面宣布的独立政府以及其支持者阿布哈兹和俄罗斯。 自8月1日开始,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之间的冲突升级,双方发生了多次交火。
3、历史问题:俄罗斯历史上经历长时间战争征服高加索地区,苏联时期将高加索划分为格鲁吉亚、阿塞拜疆、亚美尼亚,俄罗斯则获得北高加索区域。奥塞梯被人为一分为二,埋下隐患。格鲁吉亚分离主义倾向严重,苏联解体后,格鲁吉亚支持北高加索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,特别是***。
4、年8月8日,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爆发了关于南奥塞梯控制权的战争。双方在国际调解后于15日和16日签署了停火协议,并于18日开始撤离格鲁吉亚。这场战争造成了格鲁吉亚军队215人死亡、1469人受伤、4人失踪;俄罗斯军队74人死亡、171人受伤、19人失踪,以及约1600名南奥塞梯平民死亡。
5、对格鲁吉亚实施军事反击。由于没有获得美国和北约欧洲国家的及时援助,格鲁吉亚被迫撤退。这场战争中,俄罗斯借此机会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表达强硬立场,向亲美势力发出了明确的警告。战争的炮火中,坦克的身影在战场上显得尤为醒目,这场冲突暴露了国际关系中的复杂动态,也凸显了地区安全问题的敏感性。
6、俄罗斯军队在8日介入,迅速进入南奥塞梯,并于9日采取行动,控制了茨欣瓦利,随后几天内,俄罗斯占领了南奥塞梯以外的格鲁吉亚领土和军事基地。这是一场重大的领土***争端,直接挑战了国际秩序,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。战争期间,双方的军事行动激烈,显示出对领土控制的坚决态度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